20年后心血管患者增加万
根据《应用中国冠心病政策模型预测中国未来心血管病流行趋势》这一文章预测,-年,由于人口老龄化与人口增长,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生数上升幅度将超过50%,血压、胆固醇以及糖尿病的增长趋势导致心血管的发生数将额外增长23%。如果不加以控制,那么在年,中国心血管病患者将增加万,心血管病死亡人数将增加万。
专家介绍,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提升速度飞快。医院曾经在北京市进行调查,从年到年这15年间,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提升了48%,在35~45岁的男性中,心肌梗死的发病更是提升了%。而年之后,情况更严重。现在医院每周平均接诊心梗新患者15~20人,其中三分之一不到50岁,35~40岁之间的心梗患者很常见。
吸烟是心血管病头号危险因素
“我们不能坐等心血管病的发生,要在它没来之前就阻击它!”胡大一说,现在人们定期测量血压、血脂或血糖的意识已经逐步增强,但是血压、血脂这些指标正常,并不等于完全没有心血管病的风险。实际上,在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中,血脂异常、血压高和糖尿病只能算是下游,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吸烟等才是上游。不良生活方式导致心血管炎症或氧化应激、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和凝血功能异常,到一定量后才会出现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
而在不良生活方式中,抽烟又是心血管疾病的头号高危因素。根据研究,同等条件下,一天吸烟1~2包的人群比完全不吸烟的人群心血管病发生的几率高8倍。中国女性吸烟人群虽然少,但长期生活在二手烟环境中,心血管病的发生率也不低。“预防心血管病,必须要控烟。”胡大一强调说。
长距离走路可降低心血管风险
除了控烟外,加强体力活动也是预防心血管病的必要手段。胡大一说,全球各国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以及高血压治疗指南,还有降脂治疗指南和糖尿病治疗指南,都强调体力活动的重要性。“但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要让人们坚持吃药防病治病比较容易,让他们改变不爱动的生活方式却很难。”专家说。
很多人说,我们都知道体力运动的好处,但社会竞争激烈,平时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运动锻炼啊?但胡大一表示这是一个误解,人们误认为游泳、打球、打拳、跑步或到健身房等才是体力活动,但实际上,体力活动的方式多样,走路也是一种很好的体力活动。
运动贴士:日行万步每周五次
走路是最简单易行且经济有效的运动方式,也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技能,但是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减少这项技能,能坐不站、能躺不坐、能坐车绝不走路、能乘电梯绝不走楼梯等现象很常见。有鉴于此,卫生部医务界积极倡导增加体力活动、多走路,年卫生部将每月的11号定为“步行日”。
既然走路大有好处,但该怎么走路才能达到体力活动的目标呢?
年美国体力活动指南提出,每个人应该逐渐增加行走能力,达到每周5天、每日走路30分钟、每分钟至少步的最低目标。胡大一建议,对于广大人群来说,每天行走00步是普遍适用的最佳运动目标,每周应坚持5天。行走一万步的时间约为1小时,这种运动强度相当于快步走30分钟,或慢跑15分钟。
欢迎加入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欧瑞莲TIEE系统!你的梦想,我们的动力!在这里你将开启光彩照人、创造财富、拥有快乐的人生之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