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飞的核药,遭遇了“旋风”。
撰文
Erin阿觉
编辑
顿河
月初,刚刚以41亿美元“杀入”核药圈半年的BMS,突然宣布暂停一款核药产品的III期临床;上周,半个月前官宣要在美股上市的核药明星Biotech公司Telix,取消IPO计划,这更是让人措不及防。
值得注意的是,BMS暂停的原因是同位素短缺,这一原因,已困扰核药最大玩家诺华多时。
而作为业界的明星Biotech,Telix取消IPO,起因似乎是在产品连传喜讯拉动股价增长后,“嫌弃”IPO定价太低。
携资本风风火火杀入的大公司相继产能不足,令市场大跌眼镜。而产能建设能力更是缺乏的Biotech,在10余天内上演要高调上市到取消上市的戏剧表演,让不少人不禁好奇:核药,这一在年起舞的赛道,已开始跳不动了吗?
戏剧般取消IPO背后:到底在“高贵”什么?
Telix在6月5日刚刚宣布IPO,拟定价11.87美元(约17.8澳元,基于假设汇率1澳元=0.美元),募资约2亿美元。谁承想,才刚刚过了半个月,这家Biotech就决定取消IPO。
有意思的是,Telix终止IPO计划的理由是现金充足,IPO不为募资,以这一发行价进行IPO将会损害现有股东的利益。言外之意就是,公司的股价还有更高的上升空间。
要知道,今年美国的资本市场被公认为刚刚回暖,而核药赛道近年来一直都被认为是投融资火爆的领域。6月6日,德国核药公司ITMIsotopenTechnologienMünchen(ITM)获得1.88亿欧元(约14.8亿元)的融资,刚刚打破今年融资纪录。
不过,Telix的预期确实也有它的底气所在。
就如同该公司在新闻稿中所言,11.87美元(约18澳元)的IPO定价的确有些保守,因为在今年上半年,Telix的股价涨幅超过70%。在1月初还是9.17澳元/股,截至今天下午收盘已经超过17澳元/股,而今年上半年股价最高曾达19.06澳元/股。
Telix股价大涨的原因主要来自新产品上市进度推进,以及几次供应链上下游的并购。
据悉,今年上半年,Telix分别向FDA提交了PSMA-PET成像诊断产品TLX-CDx的NDA和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TLX-CDx(Zircaix)的BLA。前者有望通过将PSMA-PET成像的可用性扩展到美国几乎所有PET/CT位置来满足尚未满足的需求;后者有望成为美国肾癌领域首个靶向放射性药物成像剂。
也是在TLX-CDx提交BLA的新闻加持下,Telix的股价曾短暂到达了历史巅峰19.06澳元/股,市值也一度达到60亿澳元。
Telix业绩的高速增长也是股价大涨的动能之一。根据其年财报,其主要收入来源为核心前列腺癌诊断产品Illuccix,于年12月在美国获批,年销售额虽然仅为1.49亿澳元,年就增长.5%,达到了4.89亿澳元。
除了已上市产品Illuccix和递交NDA、BLA的两款产品,Telix的研发布局既显示出聚焦在泌尿科、肌肉骨骼肿瘤学科的专注性,又呈现覆盖各个研发阶段,未来发挥产品间组合优势的潜力。例如用于胶质母细胞瘤的TLX和PET诊断剂TLX-CDx,都已获得FDA的孤儿药认定,并分别于在年H1读出数据、年下半年递交NDA;在早期产品方面,还有针对软组织肉瘤的TLX和TLX-CDx即将进入临床,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TLX66正在早期临床研发过程中。
此外,Telix在今年上半年的连续三笔并购,分别补充了公司早期研发产品和增强生产能力,也备受二级市场投资者的看好。
首先是年初收购QSAM公司,收获研发早期产品Samarium--DOTMP。Samarium--DOTMP用于骨转移和骨肉瘤的适应证,刚好与Telix在研产品的前列腺癌、胶质瘤、肌肉骨骼肿瘤的泌尿科、肌肉骨骼肿瘤学科形成优势互补,同时Samarium--DOTMP还能借助Telix已经建立的诊断产品优势,加速商业化。
第二笔收购则来自IsoTherapeuticsGroup,该公司将增强Telix的同位素生产能力,以支持Telix未来治疗药物的商业化。
第三笔同样来自核药的生产方面的公司ARTMS,这笔收购也是Telix想要增强关键同位素生产的供应链水平。
不过,从Telix的三笔收购上也能看出核药领域制药公司的集体焦虑。就像CAR-T产品受限于病毒载体的制备,放射性药物由于在生产后立即开始衰变,并且仅在数小时至数天内保持稳定,因此核药公司的生产、供应链、制造工艺水平成为其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不过时间进入年,这些能力似乎连跨国药企都受到了考验。
供应生产短缺,核药企业迟早“爆雷”?
年成立的Telix,是核药领域的明星公司,但今日却发生了如此戏剧性的一幕,多少为近期有些“水逆”的核药赛道,再次带来不小的波澜。
年,虽然核药物领域仍有桩桩并购与BD接连产生,但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