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是人们的一大杀手,那么如何做好心脏保健呢?我们可以通过生物钟的规律来进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黎明时分脑中风、心梗的高发时刻。由于清晨体内缺乏水分,导致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强,再加上脉搏、心率减慢,很容易形成血栓。因此起床后应该喝一杯温开水,早餐少吃油腻、过咸的食物,不做剧烈运动。血压高的人最好服用降压药,防治血压波动。另外,清晨排便要避免用力屏气。
上午9—11时心脏活动的顶峰时刻。此时心脏活动会达到顶点,容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因此心脏不好的人要避免情绪波动。
午饭后血压、血糖产生波动。饮食会造成血压、血糖波动,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血压下降幅度比年轻人大,从而导致血流减慢,血管淤血,诱发血栓形成。因此午餐虽然要吃饱,但不能吃的过饱。饭后可以午睡半个小时,起床后躺一会儿,不要过急过猛。
下午3时以后适合做些快走、健身、游泳等运动。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下午运动对睡眠帮助最大,到了晚上10时,身体和大脑容易进入较为疲劳的状态,使人快速入睡。
晚上9—11点这是免疫系统调节的关键时刻,如果在此时段暴饮暴食、情绪过于激动,时间久了容易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在这个时段,可以读读书或听音乐,完全放松身心,进入睡眠的准备状态。由于人体肝脏合成胆固醇在晚上表现得最活跃,此时服降脂药效果更好。通过上述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心脏保健的时间表已经有所认识,大家不妨尝试着做起来。
来源:平安心脏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