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24日,真正的寒潮南下广州,在最后一个大寒的节气里,我们竟然与雪不期而遇!据说是有历史记载的广州至今下过的第9次雪!在大家兴奋欣喜的与自然亲密接触时,医生提醒您保重身体哦。喉喜温恶寒、喜润恶燥,作为耳鼻喉医生,提醒各位大寒注意补肾润肺调情志,起居养护有所施。正所谓“秋收冬藏”,要顺应自然界万物封藏的规律和人体内阳气潜藏的规律来养生。
一、大寒补肾。寒气最易伤肾,而肾虚则会导致畏寒肢冷、腹痛腹泻等,肾不纳气,出现遇风咳嗽、声嘶咽干冷痛等症。民谚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之说,冬至以后“阴极阳生”,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滋补功效。此时吃一些温补益肾的食物,不仅能增强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力,祛病强身;还能使肾气充盛,咽喉得润,音色清润响亮。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中医认为,冬季养生饮食在首选温补类食物,如鸡肉,羊肉,牛肉,鲫鱼等;还有一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补而不燥,如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龟肉、甲鱼、鲍鱼等。下面具体介绍几种补肾食材:
1.黑芝麻黑芝麻是补肾的“佼佼者”,富含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其维生素E含量为植物食品之冠,可清除体内自由基,抗氧化效果显著,对于延缓衰老、治疗消化不良和治疗白发都有一定作用。
2.黑木耳黑木耳胶体具有较强吸附力,能够清洁肠胃;另外,黑木耳还含有核酸、卵磷脂成分,具有健美、美容,延缓衰老之效。
3.黑豆黑豆有暖肠胃、明目活血、利水解毒之效。也是润泽肌肤,乌须黑发佳品。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E,还含有核黄素、黑色素。对防老抗衰、增强活力、美容养颜有帮助。
4.黑枣中医认为黑枣性温味甘,具有补肾与养胃功效。黑枣的营养也非常丰富,含有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维生素和磷、钙、铁等营养成分。
5.黑米黑米具有健脾暖肝、补血益气之效。其维生素B1和铁的含量是普通大米的7倍。冬季食用对补充人体微量元素大有帮助,需要注意的是用它煮八宝粥时不要放糖。
冬季养生切不可盲目,以免犯了禁忌,必要时可通过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二、大寒润肺
喉喜温恶寒、同肺一样喜润恶燥,在寒冷干燥的天气里,如何补而不燥,润而不寒,也是有讲究的。选用一些性质平和、滋阴润肺的食材可补肺润燥,宣降有度,呼吸协调则发声动力十足,声音响亮省力。
1雪梨南杏瘦肉汤
南杏性微温,味苦、辛,具有补肺润燥止咳喘功效。本汤具有生津润燥、止咳化痰之功。
原料:雪梨4个,南杏30克,瘦猪克。
做法:用料同时放入瓦煲内煲滚后,改文火煲2小时即可。
2冰糖银耳羹
冰糖对养肺就有帮助,银耳能提高肝脏解毒能力,起保肝作用;银耳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原性心脏病有一定疗效。
原料:银耳10克,冰糖
做法:银耳先冲洗几遍,然后放入碗内加冷开水浸泡(没过银耳即可)。浸泡1小时左右,此时银耳发胀,然后挑去杂物。接着把银耳和适量冰糖放入碗内,再加入适量冷开水,一起隔水炖2到3个小时即可。
3 太子参百合瘦肉汤
太子参性平,味甘、微苦,功能补肺健脾,益气生津;百合性甘、微寒,可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罗汉果甘、酸,性凉,有清热凉血、生津止咳、润肺化痰等功效。故此汤具有益气生津、润肺止咳之功。适宜气虚肺燥而见咳喘气短、口干咽干、咳嗽者及燥热伤肺者饮用。
原料:太子参克,百合50克,罗汉果半个,猪瘦肉克。
做法:瘦肉洗净,切厚块;太子参、百合、罗汉果洗净。用料放入煲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滚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
4菜干鸭肾蜜枣汤
功效:清燥润肺,止咳生津。适宜:干咳无痰、咽喉干燥者。
原料:腊鸭肾4个,猪瘦肉克,白菜干克,蜜枣5个。
做法:白菜干用清水浸软,洗净,切段,腊鸭肾洗净,用温水稍浸,切厚件,瘦猪肉洗净。把全部材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2-3小时,调味供用。
三、大寒调情志
1、重点养心 冬季养生,通过适宜的活动、娱乐来保持心情舒畅,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且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要掌握“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的要诀。就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
专家提醒,大寒节气养生一定要注意精神方面的调养,不要被季节性情感障碍所困扰。如果出现严重的抑郁倾向,一定要尽快咨询心理医生,积极进行防治,以免患上冬季抑郁症。
2调肝理气,升发阳气保持心情舒畅,肝气调达,阳气才能升发有度,声带也得以运动开合正常,音调悠扬洪亮。
四、大寒起居护养
中医指出,“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季养生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
1、“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2、早睡晚起“大寒”时节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大寒前后睡好“子午觉”在养生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保证夜间睡眠, 充足睡眠可分成两段:晚上11时前就寝,6至8小时的睡眠为宜;上午11时至午后1时就寝,1至2小时为宜。睡前打坐、吐纳都能收敛心神。
3、要注意防风防寒,保暖。寒冷空气来临时,必须适时添加衣物,固护阳气
3.1鼻部防寒:
晨起冷水搓鼻,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顺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3.2咽喉颈部防寒
喉喜温恶寒,冬季颈椎病亦是高发,咽喉保暖才能局部血液循环通畅,肺部保暖才能宣降有司,声音响亮。 穿立领装是个好办法,围围巾、丝巾或者披肩,也能帮助保暖。这样咽喉、颈椎甚至供养大脑的颈部血管均得以保暖,血液得以正常循环。预防颈椎病及头痛头晕疾病。
3.3腿脚防寒。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因此,入睡前以热水洗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
4、白天多晒太阳适当活动,以利阳气的生长。 在运动方面,天气寒冷不适宜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可以选择慢跑、快步走、八段锦、太极拳与太极剑等有氧运动。同时室外活动不可太早,等日出后为好。八段锦、太极拳和太极剑,每天练一次,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宁神养气。。久坐的人每隔40分钟应活动活动,确保下肢血液循环。
(部分资料来源:39健康网、39养生堂)
省中医李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