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高血压保健 > 保健措施 > 健康知识今天是全国高血压日,关于高血

健康知识今天是全国高血压日,关于高血

发布时间:2022-3-2 14:58:56   点击数:

全国高血压日

今天是“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

关于高血压的误区严重干扰了高血压的规范治疗,下面这些误区可千万不要踩哦!详见↓

误区一正常血压概念不清

血压水平分类:

正常血压:收缩压<mmHg和舒张压<80mmHg;

正常高值: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

高血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当血压≥/80mmHg,就应该改变生活方式。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诊室血压测量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家庭连续规范测量血压5-7天,平均血压≥/85mmHg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建议就诊。

误区二凭感觉估计血压高低

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的,不是感觉出来或估计出来的。有些患者患病时间长,已经适应了高的血压水平,直到发生了脑出血,才有了“感觉”,这时就晚啦。

误区三不愿意过早服降压药

很多40-50岁的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担心降压药会产生“耐药性”,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这是非常错误、而且十分危险的观念。

1.降压药没有耐药性

降压药不是抗生素,不会产生“耐药性”。有些高血压患者,过几年后需联用两种降压药,这不是耐药,而是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加重等,血压比原来更高,需要联合用药起到降压效果。

2.早控制早预防

血压控制得越早,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心、脑、肾损害。

误区四老年人血压高没关系

常有人觉得老年人血压高是正常的。这一错误认知在老年人群中尤其突出,导致部分患者无法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事实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并无年龄划分。推荐65~80岁的健康老年人只要能够耐受治疗,收缩压超过毫米汞柱,就应该开始药物治疗。

误区五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降压治疗时必须要掌握住缓慢?平稳的原则。如果血压下降速度太快,会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灌注不足而导致缺血事件。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在4周内或12周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绝大多数的长效降压药需要1-2周才能达到最大和稳定的降压作用,不要急于更换降压药品种。

误区六频繁更换降压药物

有些患者在服药后,几天内没有看到效果,就会要求医生更换降压药物,使血压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实际上,大多数长效降压药物需要连续服用2~4周才能充分发挥降压效果,达到最大疗效。因此,要遵从医嘱,服药一段时间后再评估降压效果。

误区七保健品能治疗高血压

有些患者认为西药副作用大,不愿意长期服用,又听闻某些保健品能够治疗高血压,于是盲目依赖保健品降压。实际上,现在许多商家夸大养生疗法和保健食疗的疗效,说其可以代替药物治疗,这都是错误的。

误区八没有症状就没有问题

血压升高会导致头痛、头晕、头胀等不适症状,但有些患者高血压病程长,身体已经耐受不适,因此可能并没有什么感觉。需要强调的是,没有不适不代表升高的血压对身体没有危害,等到发生了心肌梗死、脑梗死、脑溢血等并发症的时候已然为时已晚。因此,只要血压升高,具备用药指征,无论有没有症状都应该用药。

误区九只服药,不定期检查

目前还缺乏针对高血压病因的根本性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在终生服药的同时,还需做定期检查,以便评价降压药疗效,监测靶器官损害。

1.监测用药方案

血压控制平稳且达标者,每周自测1-2天血压,早晚各1次,最好在早上起床并排尿后,并一定要在服药前自测。每次自测时间应固定。如果血压≥/85mmHg,需要及时就诊,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2.监测靶器官损害

所有高血压患者至少每年一次进行常规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钾、钠、空腹血糖、血脂、尿酸和肌酐);尿液分析(尿蛋白、尿糖和尿沉渣镜检);心电图等。

误区十血压正常就停药

有高血压患者认为,吃了降压药把血压降至正常,意味着病治好了,就可以停药。殊不知,血压在停药后,会再次升高,而间歇用药更易引起血压波动,对心脏、大脑、肾脏等器官的损害愈发严重。

目前,医学界尚未找到根治高血压的良方,因此高血压患者通常需要终生服用降压药。一般只有能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而使血压下降的轻症病人,在严密监测血压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减少用药量。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建议大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适量运动,遵医嘱长期用药,定期监测血压,不凭感觉换药、停药,不私自调整剂量,最终实现科学平稳降压,以期延年益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baoying.com/bjcs/7937.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