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些群中出现了这样的一条消息,呼吁大家不要去买进口食品。
图注:流传截图
央视的报道说了什么?新冠病毒与三文鱼及进口食品有什么样的关系?今后还能不能吃进口食品了?
一、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确实提到了“尽可能不要去购买进口农产品或冷冻食品”
流传截图中提到的“中央台报道”,可能是指央视记者对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的采访。
采访中吴尊友提到:“我要澄清一下,现在还没有完全确定是食品,现在只是高度怀疑有食品污染可能性最大,但还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尽可能不要去购买进口的农产品或者冷冻的食品,一定要煮熟了,不能生吃……”
二、但病毒来源尚未明确,专家的建议是基于“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以防万一
在介绍病毒来源的时候,吴尊友提到了“像冷冻一类的食品,如果污染的话,这个病毒可以在这些表面存活2-3个月的时间”。这个说法,是对“病毒有可能通过被污染的三文鱼带到中国”这种可能性进行理论上的解释。但这个说法仅仅是几种“可能性”中的一种,现有的科学证据还不能确认。
从谨慎保守的角度出发,对于公众来说,吴尊友的建议是一种“以防万一”的合理抉择,但我们应该知道:这不是基于“事实”进行的决策,只是基于“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而提出的建议。当有更多的信息出现,这种“可能性”可能会被排除,也可能被确认。
三、只要是通过正常渠道,经过海关检验检疫放行,在正规的超市与市场正常销售的海外食品,消费者就没有必要纠结,只要喜欢吃,就可以去买来吃
基于目前的信息,我们无法肯定或者否定这波疫情中三文鱼是不是罪魁祸首。
但需要指出的是,“三文鱼以及其他冷冻食品可能会被病毒污染”,也只是说存在这么一种“可能的传播途径”。切断这种传播途径,可以采取的方案有两种:一是停止进口,二是增加新冠病毒的检测。
实际上,任何食品都存在着多种被污染的“可能性”。海关会对所有进口食品进行检验检疫,要求商家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目的就是防范任何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比如寄生虫、致病细菌、重金属超标、兽药残留等等。要对哪些项目进行检测,需要专家进行评估。如果进口食品尤其是冷冻产品被病毒污染的风险比较高,那么就会作出相应的决策。即便是那些在此前已经进入中国的产品,如果专家评估的结论是“风险较大”,那么就会要求商家下架。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本来也就买不到了。
目前,对于是否会停止进口海鲜的问题,商务部的权威回应是“增加食品农产品进口是我国实施积极进口政策的重要内容。进口的食品农产品应该符合中国相关检验检疫规定。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与相关国家的沟通协调,从源头上管控好进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中国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换句话说,只要是通过正常渠道,经过海关检验检疫放行进来,在正规的超市与市场正常销售,那么消费者就没有必要纠结,只要喜欢吃,就可以去买来吃。
当然,如果你还是不放心,那么暂时不买、不吃,也是无可厚非的选择。如果不放心但是又想吃,那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戴塑料手套处理进口冷冻产品,不用流水冲洗,而是在水盆中清洗;
2、清洗之后烹饪熟食;
3、处理接触进口冷冻食物之后,清洗消毒接触过的厨具和手。
非冷冻产品,即常温保存运输的食物,即使在生产过程中有病毒沾到食物(以及包装)表面,也无法长时间存活,进口到国内早已死光,不需要担心了。
参考资料:[1]传染源究竟在哪?疾控专家回应北京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