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8日是第24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为加强血压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血压知晓率和自我防范意识,邹平市长山中心卫生院、黛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卫生单位组织医务人员开展高血压日健康科普宣传活动。
长山中心卫生院
长山中心卫生院组织医务人员前往长山镇范公路信用社附近,通过悬挂横幅、设置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免费测量血压及提供健康咨询等方式,从预防高血压、控制高血压、平稳降压等方面倡导广大居民特别是高血压患者了解自己的血压指标,采取健康生活方式,达到健康血压指标,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控制率。通过宣传,使广大居民对高血压的防治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增强了健康血压观念和自我保健意识,有效促进了广大居民积极采取行动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黛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黛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医务人员走进北关大爱广场,开展高血压日健康科普宣传。活动中,医务人员向群众科普血压的达标标准、高血压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同时提醒广大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衡。此次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50余份,免费义诊30余人,进一步提高了群众血压知晓率,营造了人人参与维护健康血压的良好氛围。
高血压是我国患病率第一的心血管疾病。作为一种常见病、慢性病,高血压的治疗贯穿一生。小编梳理了几个高血压常见的误区,一起来了解一下。
误区一:血压正常就停药
有高血压患者以为,吃了降压药把血压降至正常,意味着病治好了,就可以停药。殊不知,血压在停药后,会再次升高,而间歇用药更易引起血压波动,对心脏、大脑、肾脏等器官的损害愈发严重。
误区二: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除高血压危象外,降压治疗应缓慢进行,使血压在4~12周达标。降压速度过快,反而可能使已经适应长期高灌注压的高血压患者因为不适应而出现头晕,引发对降压治疗的怀疑。
误区三:老年人血压高没关系
常有人觉得老年人血压高是正常的。这一错误认知在老年人群中尤其突出,导致部分患者无法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事实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并无年龄划分,而最新治疗指南对于大多数患者血压控制的目标值应降到/80毫米汞柱以下。推荐65~80岁的健康老年人只要能够耐受治疗,收缩压超过毫米汞柱,就应该开始药物治疗。
误区四:无需改变生活方式
部分高血压患者认为,得了高血压后,只要遵从医嘱,坚持长期规律服药即可,无需改变生活方式。事实上,高血压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吸烟、酗酒、肥胖、高钠低钾饮食、体力活动不足、长期精神压力大等因素可能诱发和加重高血压病情。
误区五:频繁更换降压药物
有些患者在服药后,几天内没有看到效果,就会要求医生更换降压药物,使血压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实际上,大多数长效降压药物需要连续服用2~4周才能充分发挥降压效果,达到最大疗效。因此,要遵从医嘱,服药一段时间后再评估降压效果。
误区六:保健品能治疗高血压
有些患者听闻某些保健品能够治疗高血压,于是盲目依赖保健品降压。实际上,现在许多商家夸大养生疗法和保健食疗的疗效,说可以代替药物治疗,这都是错误的。
误区七:没有症状就没有问题
血压升高会导致头痛、头晕、头胀等不适症状,但有些患者高血压病程长,身体已经耐受不适,因此可能并没有什么感觉。需要强调的是,没有不适不代表升高的血压对身体没有危害,等到发生了心肌梗死、脑梗死、脑溢血等并发症的时候已然为时已晚。因此,只要血压升高,具备用药指征,无论有没有症状都应该用药。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建议大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适量运动,遵医嘱长期用药,定期监测血压,不凭感觉换药、停药,不私自调整剂量,最终实现科学平稳降压,以期延年益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